公安县人民医院 关于成立“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 领导小组的通知
来源: | 作者:gaxrmyy | 发布时间: 2015-10-27 | 11293 次浏览 | 分享到:

各科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文件精神,根据荆州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经院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 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刘春光   杨奇伟            朱道平        磊    周三力    周晓洪    
                     
       张志炎         
       
   员:鲁       胡克福    程福全    李才安     易先桂     谢云霞     夏向阳    
                     
陈道林           祝卫琼    刘晓燕     吴林霞     张        张绪舜   
                     
                                      田小元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胡克福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

公安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确保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扎实有效开展,根据省卫生计生委统一部署,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卫生计生改革发展大局,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行业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最强烈、反应最突出的医疗服务问题,通过改造设施、优化流程、完善措施、科技支撑、突出人文、建立机制等,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

20152017年,利用3 年时间,实现便捷就医、人文就医、安全就医、明白就医、智慧就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

1.优化诊室布局。根据门急诊患者病种排序及其常规诊查流程,合理分布各专业诊室和医技检查室,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环境整洁。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保持就诊区域环境干净、整洁、安全、舒适。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

3.设置醒目标识。就诊区域设置科室分布图,指示标识清晰、明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

4.提供便民设施。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或物品;完善无障碍设施,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

(二)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1.扩大预约比例。医院逐步增加用于预约的门诊号源,至2017 年底,医院预约诊疗率≥50%,复诊预约率≥8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

2.推进双向转诊。推进分级诊疗,支持双向转诊,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足够的号源用于转诊。通过网络、电话、窗口、诊间、社区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提供预约诊疗服务,方便患者预约。实行预约优先,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

3.实现分时预约。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检查时间,尽量缩短在医院候诊时间。至2017 年底,住院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比例达到100%,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不低于预约就诊患者的50%

(三)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1.合理调配资源。根据门急诊就诊患者病种排序,科学安排各专业出诊医师数量,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逐步缩短检查等候时间和出具检查报告时间,力争做到预约诊疗患者及时检查。

2.推行日间手术。医院在具备微创外科和麻醉支持的条件下,选择既往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明确单一、临床路径清晰、风险可控的中、小型择期手术,逐步推行日间手术,提高床位周转率,缩短住院患者等候时间。

3.实施急慢分治。医院逐步转诊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病等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由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治疗、康复、护理、复查、随访,缓解医院就诊压力。合理确定医院配备使用药品数量和种类,加强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的衔接,满足患者需求。

4.加强急诊力量。加强急诊与院前急救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衔接,不推诿、拒诊急诊患者。根据急诊需求变化规律,合理调配急诊力量,在急诊量大的夏季和冬季,配备急诊加强班。落实应急救助制度,对于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无力缴费的患者,要及时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防止发生突破道德底线情况。

5.及时救治重患。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加强急诊与临床科室间的衔接,需住院患者及时收入院治疗。

(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1.加强信息引导。通过新媒体、微平台等途径告知医院就诊时段分布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对门诊等候、预约诊疗、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手术前后的患者,通过新媒体、微平台、告知单等多种形式提供提示服务。通过诊室内记账、诊间结算、手机等移动设备支付,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时间。

2.加强信息管理。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推行电子病历,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等服务。

3.提供信息查询。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提供自助打印、手机信息、电话告知、网络查询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服务。

(五)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

1.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做好入、出院患者指引,入、出院事项实行门诊告知或者床边告知。做好入、出院手续办理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减少患者等候。加强转院(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逐步实现转院(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2.改善住院条件。加强病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为住院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设立天使服务中心,为行动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等服务。改善患者膳食质量,提供临床营养服务。

3.开展患者随访。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重要患者随访,利用电话、信函和必要的面谈等多种形式开展随访。根据患者随访结果,及时改进住院服务。在门诊窗口或者办理出院手续时开展即时满意度评价。

(六)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1.加强护理力量。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0.4:1,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为2.5-3:1,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为1.5-1.8:1。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根据门(急)诊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

2.落实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结合科室实际,充分体现专科特色,在门(急)诊、手术室、血液透析室等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七)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1.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有效改进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术前标记手术部位,执行术前核查程序,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加强手卫生,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建立相关评估制度,设置防滑、防跌倒设施,降低患者跌倒风险。

2.推广临床路径。大力推行临床路径,至2017 年底,5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实现患者明明白白就诊。

3.加强合理用药。运用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至2017 年底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 以下。规范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辅助用药临床应用,加强临床使用干预,推行个体化用药,降低患者用药损害。

4.检查结果互认。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医联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同城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利用远程医疗手段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就诊患者提供心电图检查服务。

5.诚信诊疗收费。在门诊部、住院部大厅等醒目位置公示诊疗项目、药品及价格,缴费单据的收费项目和收取金额详细、清晰,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查询服务,实现明白、合理收费。逐步扩大实施单病种支付范围,降低患者费用负担。

(八)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

1.体现良好风貌。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实习、进修人员)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易于患者识别。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

2.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对手术或重症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有效缓解患者不安情绪。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3.保护患者隐私。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不在住院患者床头卡写入院诊断。

4.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加强医院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逐步完善社工和志愿者服务。积极开展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并与儿童、艾滋病患者关爱组织等合作,提供体现专科特色的志愿者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九)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程,积极引导患者依法维权,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大力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为主体,医疗纠纷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相衔接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保障机制,提高人民调解成功率。完善医疗责任保险有关制度,提高医疗责任保险覆盖面。至2017 年底,积极建立以医疗责任保险为主、医疗意外险等为补充的医疗责任风险分担形式。

2.规范院内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有统一的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 4 10日前)

广泛宣传,全员动员。精心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快启动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总体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要充分征求全员职工意见,并召开职代会讨论通过,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有力。各科室年度工作计划于每年3月底前报院办公室。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5410日—20171031)

加强督导,不断改进。严格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落实“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和改善医疗服务各项措施,通过改造设施、优化流程、完善措施、科技支撑、突出人文、建立机制等,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结评估阶段(2017 11 1 日—12 31 )

总结经验,表彰先进。评选表彰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先进科室和个人。

五、工作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医院成立“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领导小组,各科成立工作专班,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定期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效果评价与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目标考核、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兑现奖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着力宣传教育,营造舆论氛围

围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主题,制定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介,挖掘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大力宣传。发挥模范示范作用,积极报道正面典型、便民惠民举措、行动进展和工作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和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认可度。自2015410日起,每月5日前将上月行动计划落实情况及典型人员、典型岗位、典型事迹等以文字材料形式报送医务科。

()探索长效机制,形成工作常态。

实现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常态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加强督导检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医疗服务持续改进提高。每年底,医院将对各科室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比,表彰先进,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深入开展。

 



医院动态




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