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骨水泥”术后 77岁摔伤老人立即可以下地行走
来源: | 作者:gaxrmyy | 发布时间: 2018-04-30 | 11392 次浏览 | 分享到:

微创“骨水泥”术后  77岁摔伤老人立即可以下地行走

 

砖墙裂缝、桥梁修筑可以用水泥粘合,起到牢固稳定的作用,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了,也可以通过骨水泥注入达到马上下地行走的效果。

几天前,吴奶奶在行走时不慎摔倒,臀部着地,顿时疼痛难耐,扶起后无法站立行走,由家人抬至床上平躺,腰部不能活动,随即被送入公安县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经过查体和拍片检查,发现奶奶的腰1椎体骨折塌陷,比其他椎体压扁了约1/2,被确诊为腰2椎体压缩性骨折和重度骨质疏松症。

面对77岁的高龄患者,主任医师王为与主治医师陈洋、接诊医生刘靖一起针对吴奶奶的病情情况,认真研究手术方案。考虑到吴奶奶年龄大,如果为其做常规手术,风险太大,便决定为吴奶奶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即通过注入一点能让骨头支撑起来的“水泥”,让骨质疏松的部位粘固起来,尽可能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起到稳定和减轻疼痛的作用。

腰椎变形了,注入“水泥”治好。老人听到手术方案和手术效果后,非常有信心,希望通过手术治疗尽早恢复到伤前状态。手术过程采取局部麻醉,在X光机下,将一根穿刺针从骨折椎体的后方经过皮肤、椎弓根进入骨折的椎体,经确认位置无误后,调制少量“骨水泥”,通过球囊扩张注入骨折的椎体。大约13分钟,“骨水泥”就凝固了。术后手术部位仅存留一个针眼大小的创口,且术后即刻止痛,效果立竿见影。手术后第一天,吴奶奶就能下床站立,腰背部疼痛完全减轻了。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地行走了。

 骨科王为主任表示,新鲜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伴疼痛、椎体的血管瘤及转移性骨肿瘤形成的椎体破坏等,都可以用这种“骨水泥”粘固,尤其对于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人,由于起床直立活动将增加对脊椎的压缩应力,一般要求绝对卧床的时间在23个月。人到老年,全身重要器官的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所以还需要保持一定的活动度,而长期卧床可产生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褥疮,都是严重甚至致命的,所以用“骨水泥”粘固就能解决问题,不仅减轻痛苦,缩短卧床时间,还能提高生活质量。

“骨水泥”是什么?

“骨水泥”虽然也是灰白色的,但其实是一种骨粘固剂,其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称丙烯酸骨水泥,是一种用于填充骨与植入物间隙或骨腔并具有自凝特性的生物材料。骨水泥己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骨水泥固定可保证术后假体的即时稳定,在骨组织-骨水泥-假体界面上无任何微动,允许术后早期负重,疗效肯定。

 

温馨提示

人过了50岁,由于工作和活动的减少,机体调节能力差,所以一般会开始出现骨质疏松,而到了60岁,由骨质疏松引发的疾病就更明显了。骨质疏松也分为内分泌型和病理性的,老年人多半是内分泌型。

“有人说吃哪补哪,骨质疏松就喝骨头汤,虽然骨头汤营养很高,但是老年人不能光喝骨头汤,还得维生素D和钙一起补,没有维生素D,钙不吸收。”希望我们身边的老人都能正确认识骨质疏松,合理治疗骨质疏松。

医院动态




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