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在我国已上升为第一位死亡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日益增多,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
据世界卒中组织(WSO)报告,全世界每六秒钟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全世界每年近600万人死于脑卒中。但研究证实,脑卒中是可以早期预防的。然而,由于目前我国民众对脑卒中防病治病知识十分缺乏,对脑卒中应该早期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因此常常导致严重后果。
一、脑卒中是什么病?
脑卒中也称为脑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卒中包括临床上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卒中包括脑梗塞(或称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二、脑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的最主要杀手
我国脑卒中每年新发病例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超过150万人。在存活的患者中,约75%~80%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重度残疾超过40%。约有1/4至1/3可能在2至5年内复发。
三、脑卒中早期有什么症状?
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卒中,起病突然,对安静或活动时突然发生的下列症状,必须高度警惕,常见的症状有:
1.全脑受损害症状: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有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如迷糊或昏迷不醒。
2.局部脑损害症状:脑的某一部位出血或梗死后,出现的症状复杂多样,但常见的主要有:
Ø 偏瘫,即一侧肢体没有力气,有时表现为没有先兆的突然跌倒。
Ø 偏身感觉障碍,即一侧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感觉不舒服。
Ø 偏盲,即双眼的同一侧看不见东西。
Ø 失语,即说不出话,或听不懂别人及自己说的话,不理解也写不出以前会
读、会写的字句。
Ø 眩晕伴恶心、呕吐,眩晕即看东西天旋地转或觉自身旋转。
Ø 复视,即看东西成双影。
Ø 发音、吞咽困难,说话舌头发笨,饮水呛咳。
Ø 共济失调,即走路不稳,左右摇晃不定,动作不协调。
这些症状有时单独出现一个,有时同时出现多个。
四、脑卒中的就医指导
发生脑卒中后的就医原则有八个字:及早送医、专科诊治。
发现脑卒中的早期征兆后,第一时间到医院寻求专科诊治。
脑梗塞患者在发病3小时内,最晚不迟于6小时内,部分患者能通过溶栓药物让血管再通,从而恢复功能;超过6小时后无溶栓指征。脑出血患者更需尽早诊治,以防病情加重,错过手术等治疗时机。
五、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一)什么叫“一级预防”
是指在疾病发生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致病的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二)高血压病是引起脑卒中的最重要的元凶
高血压病被认为是脑卒中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的人比无高血压病的人患脑卒中的危险高7倍。
(三)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如果颅内动脉某一条或多条血管的管壁像老化的水管子一样有很多的锈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那么这些斑块一旦掉下来,就有可能顺着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造成脑梗死。此外,颈动脉或椎动脉的主干管腔变窄或闭塞,其末端血管还可以因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而出现脑梗死。
(四)脑卒中的综合预防法
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基础,平日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高血压
2.防治糖尿病
3.戒烟、少酒
4.保持情绪平稳
5.防止大便秘结
6.饮水要充足
7.坚持体育锻炼
8.饮食清淡
9.注意气候变化
10.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五)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要及时发现这两种疾病,早期开始治疗。一般在发病早期可先不吃药,用改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作息规律、情绪平稳、增加运动、戒烟少酒、少吃肥肉、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食盐摄入等方法控制。若持续3个月或半年仍不好转时,就应该开始吃药治疗了,并且这两种病一旦开始吃药就不能随便停止。
(六)有心脏病的人易发生脑卒中
房颤可以增加脑卒中的风险3~4倍。我国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达到12.1%,明显高于非房颤人群的2.3%。
除房颤外,其他类型心脏病也会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
(七)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
总胆固醇每升高1mmol/L(38.7mg/dl),脑卒中发生率就会增加2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升高1mmol/L,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性可以减少47%。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长期高甘油三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有密切关系。
(八)适度的运动可预防脑卒中,研究证实每天快走30分钟(12分钟内需走完1公里的距离),脑卒中的概率可降低30%。建议坚持每天适度的体力活动,每次活动的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
(九)肥胖者易发生脑卒中
肥胖可通过升高血压间接影响脑卒中的发生。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其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3倍。肥胖也易引起脑卒中,因此,肥胖者一定要积极控制体重。
(十)吸烟与脑卒中
吸烟可增高脑卒中的风险,特别是容易引发脑血管堵塞。
(十一)饮酒者要注意控制量
喝酒的人每天饮酒的量和脑卒中密切相关,每天少量饮酒(折算成酒精,每天不超过30g)对心脑血管可能有保护作用。而每天饮酒的酒精含量超过60g时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明显增加。
(十二)饮食营养要合理
平时吃水果和蔬菜较多的人得脑卒中的机会相对较少。每天增加1盘水果和蔬菜大约可使脑卒中的危险降低6%。
九、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1.什么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也叫“小中风”,其症状通常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超过24小时。如不积极预防,真正的脑卒中将会在短期内发生。
2.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3.首次脑卒中后具有再发的高风险
缺血性卒中患者再次发生卒中的比例比普通人群高9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7天内发生中风的风险为8%~12%,1个月内发生卒中的风险为11%~15%,90天内发生卒中的风险则高达20%。脑卒中发生后一年内,约有15%的人会因再次卒中住院或死亡。脑卒中后五年内,每100位患者中有30人会再次卒中。
4.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危害
再次卒中发生后,后遗症及肢体残障往往要比第一次严重得多,其中约有25%的人因发生二次卒中而导致死亡。因此,是预防再次发生卒中的重要关键。
5.脑卒中后患者对血压的管理至关重要
血压高可使卒中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首次卒中后的患者,不论既往是否有高血压史,均需密切监测血压水平。急性期降压治疗应缓慢,但在卒中急性期(2~4周)过后,患者病情稳定时,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最好能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在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基础上,合理选用降压药物并应坚持治疗。即使在140/90mmHg以下的血压,若大幅波动,也会导致较高的卒中复发以及其他心脑血管问题。对于那些血压波动较大的人,建议每天清晨醒来时测一次晨起血压,每日服用高血压药之前再测一次吃药前的血压。
6.如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已经被证明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患者再次发生此类事件的危险。
7.脑卒中“二级预防”应按病因预防
所谓“二级预防”,是已经有脑卒中症状或已发生卒中后的病人需预防再次发生卒中。此时除了继续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外,还需根据卒中发生的不同原因预防再发。若为出血性卒中则主要应以控制血压为主。缺血性卒中则还需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血药物及他汀类药物进行预防。使用的时机应在药物安全性无虑的情况下愈早开始愈好。
8.如何才能降低患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
(1)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均应控制血压水平、血胆固醇水平、吸烟、糖尿病、肥胖等。
(2)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合理饮食、增加适度运动、降低食盐摄入量、戒烟)。
(3)如果改变生活方式效果不好,必须使用药物治疗。
(4)目前临床药物治疗包括:对高血压病人使用抗高血压药;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使用他汀类或贝特类药;其中降压药、抗血小板药、他汀类药物、已被证明可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9.抗血小板药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在使用抗血小板药治疗的同时,积极使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可以更好地预防再次脑卒中。
10.脑卒中二级预防常用药物及其使用剂量
(1)如服用抗高血压药物,通常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按照说明书的推荐剂量即可。通常4~8周后血压仍不达标者,可再加用其他降压药。
(2)如服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剂量为20mg/次,每日一次。)
(3)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50~325 ms/d)都可以作为首选药物。如果单独服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mg/日,一次服用。也可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加潘生丁缓释剂(200mg)的复合制剂(片剂或胶囊),2次/日。
(4)已明确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诱发的心源性栓塞患者,可服用华法令抗凝治疗,要求患者在服药期间一定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其INR值调节其华法林片用量,此值应控制在2.0~3.0之间。
(5)降糖药的使用,需谨遵医嘱。以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都达标为佳。
十、脑卒中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脑卒中发病突然,无法预防
在脑卒中发病前往往有许多先兆,比如,脑卒中发病前大多会有一次到多次小脑卒中,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单眼或双眼看不清东西,面部或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清楚,剧烈头痛等症状,一般发作仅持续几分钟便消失。一旦出现上述先兆,必须积极到医院求治,不可延误。
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饮食,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积极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保持乐观心态,可以有效地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误区二:青年人不必担心会得脑卒中
脑卒中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查找原发病并治疗乃是青年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误区三: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会得脑卒中
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血管管腔变得狭窄,以及其他一些危险因素存在,即使血压正常或偏低也同样会得脑卒中,只是发病的几率要比高血压患者少得多。
误区四:血压高时服药、血压正常时就可以停药
很多病人在应用降压药血压高时服药、血压正常时就停药,这不但造成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加重了动脉硬化和对心脏、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正确的服药方法是血压降到目标范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应注重平稳控制血压,减少血压大幅波动。
误区五: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部分患者如脑血管狭窄程度较重时,如果将血压降得过低,会发生脑供血不足、脑梗死。所以对高血压的治疗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误区六: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能起到预防脑卒中的作用
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的剂量为75~150mg/d,需要长期服用。如果每天的治疗剂量低于75mg,对于多数人不能达到有效预防血栓的目的,而每日超过150mg,不但不能增大其预防血栓作用,反而会增加其毒副作用。
误区七: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吃吃停停
由于担心阿司匹林的毒副作用,有些病人不能坚持服用。脑卒中的存活者如果中断使用阿司匹林,在1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危险将会增加3倍以上。只有每天坚持服用有效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
误区八:他汀类药物只是降血脂药,血脂达标后即可停用
他汀类药(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不仅仅是降脂药,也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需要长期服用他汀才能见效,因此,如果没有其他禁忌症,一般他汀类药物应该长期坚持服用。
误区九:脑卒中治愈后不会再发
脑卒中的特点之一就是容易复发,复发率可达25%。
住院大楼十五楼 神经内科
科室电话:0716-5208319
服务指南
公安县斗湖堤镇孱陵大道119号 0716-5226752 网站已全面支持IPV6网络
Copyright © 2014-2021 www.gaxrm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安县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